位置:新加坡财经管理环球学院 > 院校新闻

在新加坡,这里没有难以忍受的“分数”之痛

发布时间:2015-01-23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596

中新教育,不仅考试制度上有所不同,考试的方式及评分也大相径庭,而最大的差异,主要在对待分数的态度上。

新加坡的教育体制为“经营政策”所推动指导,基础教育分为小学六年,中学四年,以及初级学院两年。在这十二年里,重要的大型考试共有五次,分别为小四分流、小六会考、中二分源、“O Level”考试,以及“A Level”考试。

与中国的高考“独木桥”一卷定终身不同,新加坡考试体制里的这五次考试都至关重要。本着“精英政策”和“人才立国”的思想,每次考试都将选拔出一批“精英”,也就意味着这些精英以外的大部分人会被分流。统计表明,能够“杀出”这五道重围,最终进入大学深造的新加坡学生,只占当年同龄学生总数的20%,可谓“凤毛麟角”。然而竞争虽激烈,重要考试的次数虽多,却保证了每个人都有不止一次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和拼搏。多元化的教育模式,保证了学生即使被分流,也有机会成功。优秀的理工学院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,击败初级学院的竞争对手而最终被世界名牌大学录取的例子,屡见不鲜,而且多次的分流,也从某种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升学压力,使之长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。

与此相比,中国以高考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考试制度就显得有些单一和残酷。无数学子就曾无奈地感叹:寒窗苦读十二年,自己一生的命运却被短短的三天和几张试卷所决定。这种考试很多时候恐怕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。更甚之,有的学生轻松玩乐是一年,而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高三一年的努力上,这样的一场“豪赌”,有投机取巧之嫌,学生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。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出现,乃至于不堪重负或打击而自杀的情况也时常能听到。这不论对于考生还是国家来说,都是不愿意看到的。

(文章来源:《27位留学生眼中的中新教育差》)